戰國商鞅方升:中國度量衡史的標志性器物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屈原的傳說是什麼 屈原到底姓什麼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金葉
在古代器量發展史上,先秦是開創性階段。先秦器量的發展,經歷瞭由混亂到統一、由隨意到科學的演變過程。其中前者是通過商鞅變法及秦始皇統一度量衡而得以實現的,其現存實物以商鞅方升為代表;後者則凝聚瞭當時齊國學者和工匠的心血,其形制規范通過《考工記》的記述而得以為後人所知。
商鞅方升的監造者是秦國高階官員商鞅。商鞅原是衛國人,是衛國國君的同族,因而人們又稱其為衛鞅或公孫鞅。他因在秦國變法有功,被封於商今陜西商縣東南),故人們稱其為商鞅。
商鞅監制的度量衡標準器,現在仍有傳世,這就是現存於上海博物館的商鞅銅方升。方升高2.32厘米,通長18.7厘米,容積202.15毫升。呈長方形,一端有短柄,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有銘文。統一度量衡在當時屬重大事件,故在器物上刻銘記錄。左側銘文大意是:xiaogong/">秦孝公十八年,齊國派遣由卿大夫等人組成的外交使團到秦國商討包括有關度量衡等事項。方升自銘容積為“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即16.2立方寸。經測量研究得知當時秦國一尺約合今23.1厘米,一升約合今200毫升。說明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以度審容”的科學方法已被運用,反映瞭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數字運算和器械制造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