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能說會道卻說瞭不算,整個大清朝隻有和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文章分類:清朝

讀書觀史,談古論今,傳承人文,守望正義。歡迎來到,吹牛的猩猩吹歷史。一說到清朝的官員,大傢肯定能想到和珅和紀曉嵐。在電視劇裡,和珅總是被紀曉嵐壓著一頭,什麼事都要聽紀曉嵐的,好像紀曉嵐的權力非常之大。但是真實歷史中,紀曉嵐其實就是一個沒有什麼實權的大臣,而和珅才是真正的權傾朝野,這又是為什麼呢?

清朝是一個封建王朝發展鼎盛的朝代,文官制度非常成熟。在九品十八級的制度中,正一品大員是最牛的金字塔尖。但是即使都是正一品,軍機大臣,太師太傅也都沒什麼權力,隻是朝堂上的文官。什麼官員才是真正的實權官員呢?就是大學士。在清朝,大學士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學士往往都是入閣辦事,相當於宰相的地位。

而當時真正有權力的軍機大臣,也往往要掛大學士銜,表明他的身份和地位。乾隆十年之後,朝廷規定大學士以三殿三閣入銜,就是著名的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大學士,和體仁閣、文淵閣、東閣大學士。乾隆十三年的時候大學士以保和殿為首,當時的大學士是傅恒,但是再往後就沒有人敢當此任,就默認以文華殿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