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石門爺(扶蘇)傳說
文章分類:秦朝
扶蘇廟
旬邑縣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周族祖先公劉在此興國立業,自秦封邑,漢置縣,距今已有2300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旬邑人民依照自己的人生觀、審美情趣演繹瞭許許多多的口頭文學,石門爺(扶蘇)傳說就是眾多口頭文學故事中的一朵奇葩。
石門爺(扶蘇)傳說以秦始皇之子扶蘇為題材,它以口傳文學的形式講述瞭秦始皇駕崩,召扶蘇回咸陽,“先到咸陽為君,後到咸陽為臣”的詔旨。扶蘇沿秦直道至旬邑境內,聽到胡亥登基的禮炮聲,繼帝位無望後,在旬邑“一箭定終生”,從此在石門關過起瞭隱居生活的故事。其間,在旬邑流傳著石門爺為人忠厚、疾惡如仇、為民除害等與當地民俗禮儀、生物屬性、人文景觀息息相關的傳說,這些傳說催人淚下,令人震撼,具有一定的公德警示、文學和歷史研究價值。
據清康熙乾隆同治各版《三水縣志》(旬邑縣舊稱),有關石門山文字中記載“上有扶蘇廟,世傳為秦太子扶蘇授國典三物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