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的悲劇:耍嘴皮子終究靠不住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大秦帝國之崛起,竟源於秦獻公的一個決定
■殷嘯虎
戰國時,舌辯之士憑著一張利嘴,遊說諸侯,博取功名。他們之中,有的建功立業,如秦國的商鞅;也有的雖風光一時,但最終曇花一現,蘇秦可謂典型。如果單論學識,蘇秦與商鞅應該差不多;但論成就,卻不可同日而語。原因很簡單:商鞅註重實幹,把理論運用於治國理政的實踐;蘇秦則主要靠耍嘴皮子去忽悠諸侯,一旦牛皮吹破,使命也就終結瞭。
蘇秦遊說的第一站,是周顯王。那時的周天子隻是名義上的“共主”,無權無勢,加上其部下都瞭解蘇秦,知道他靠不住,要周顯王別理他。蘇秦無奈,隻好步商鞅的後塵,來到秦國遊說。他對秦惠王說:“以秦士民之眾,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但秦惠王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對蘇秦說:“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飛;文理未明,不可以並兼。”
蘇秦在秦國碰瞭壁,就決定以合縱之策,遊說趙、魏、韓、燕、楚、齊六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他對燕文侯說:燕國的主要威脅來自於鄰近的趙國。隻要與趙國結盟,聯合周邊國傢共同對抗秦國,就能夠平安無事瞭。燕文侯想想有道理,就資助他車馬金帛,去遊說各國。
從策略上說,蘇秦的主張是有道理的。而且從六國之君最終都被說服、組成聯合抗秦的統一戰線這一事實來看,蘇秦也的確有過人的口才。但問題是,實現這一策略需要六國必須先放下各自私利,齊心協力。可蘇秦去遊說各國時,並沒有一個總體提升各國國力的戰略規劃,而僅僅是從各自利益的角度,去打動各國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