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略論朱子學之主要精神
文章分類:南宋
中國學術有一特征,亦可謂是中國文化之特征,即貴求與人同,不貴與人異。請從孔子說起。孔子自言其為學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人之為學,能於所學有信有好,稱述我之所得於前人以為學,不以自我創作求異前人為學。故孔子曰:“甚矣,我衰也,久矣不復夢見周公。”則孔子之學,所日夜追求夢寐以之者,為周公。孟子亦曰:“乃吾所願,則學孔子。”周公孔孟一線相承,遂成中國之儒學。
孟子又言,舜“與人為善”,“善與人同”,“樂取於人以為善”。中國人認為,能與人同即是善,大同即是至善。為學即是學為人,而為人大道則在人與人之相同處,不在人與人之相異處。
其實不僅儒傢如此,即墨傢亦然。墨主兼愛,視人之父若其父。稱天志,尚同。又曰:“非大禹之道不足以為墨。”墨子在古人中舉出一禹,正如孔子在古人中舉出一周公。墨子正亦如孔子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繼儒墨而起者,有道傢。其持論則更求同不求異。老子曰:“同謂之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