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始皇為什麼要殺仲父呂不韋?
文章分類:秦朝
你也會想看的:傳誦千年的霸王別姬,虞姬居然不是項羽之妻?
《荀子》的疆國篇中,曾經借孫卿子與范雎的談話這樣總結說:秦自秦孝公以來,能堅定不移地貫徹商鞅路線,"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
然而,此番一統天下的千秋大業能夠在一個叫嬴政的人手裡最終完成,靠的卻是另一個關鍵人物:呂不韋。
按照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裡的說法,他似乎是呂不韋的兒子,而並非秦王室的骨血。
一貫標榜正統的司馬光的這個說法,開創瞭中國數千年歷史敘述中第一個"陰謀論".
戰國史是一部鬥爭史,而其核心,就是秦與趙的鬥爭,趙塞秦之要沖,而蔽山東之諸侯,對秦而言,趙乃心腹之患,趙亦因此而為天下所重。
秦趙之間有血海深仇,而秦的公子異人卻被派去趙國做瞭人質。異人,是秦太子的小老婆夏姬所生的"庶孽孫",意思就是"最不招人待見的倒黴孫子","深入虎穴"的使命自然是非他莫屬。
而正是大投資傢呂不韋的出現,改變瞭異人的命運,同時也創造瞭歷史、改變瞭歷史。
《資治通鑒·周紀五》描述瞭這場"史上最牛風險投資"是怎樣開始的:
秦太子之妃曰華陽夫人,無子;夏姬生異人。異人質於趙;秦數伐趙,趙人不禮之。異人以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