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乃漢宗室之後,卻為何建國號為宋而不用漢
文章分類:宋
文|小河對岸
劉裕與劉備,雖都雲乃漢宗室之後,卻都出身貧寒,而建一方之帝業。然而,不同的是,劉備所建之帝業,雖襲用“漢”之國號,標榜自己才是正統。卻長期不被後世官方認可,而被認定為地方割據政權,並被稱作為“蜀”。劉裕所建之帝業,並沒有襲用“漢”之國號,而是定國號為“宋”,卻被後世認可為正統。

兩漢享國四百餘年,國祚綿長,文化昌明、武功強盛,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盛世朝代,也是我國的主體民族融合形成的朝代。後世的朝代與割據政權,稍能跟漢朝攀上點關系的,莫不想以“漢”為國號。如匈奴貴族劉淵,建國號為“漢”;沙陀族劉知遠,亦建國號為漢;割據嶺南的劉龑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等等。
而劉裕乃西漢宗室--楚王劉交之後,劉交雖是漢宗室旁支,卻於宗室最長。故而,楚王劉交這一支脈一直充任漢朝宗正掌管皇室親屬)一職,地位超然。但為何劉裕卻沒有恢復“漢”之國號呢?

其一,漢亡國已久,政治影響力已微乎其微。劉裕代晉自立時,已經是公元420年,距漢朝滅亡也有兩百年,歷經魏、晉兩朝,“漢”的政治影響力在當時已微乎其微,已無必要再抗起“漢”的旗幟。而采用新的國號,有朝政煥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