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被誤讀之一:不是脆弱文人,而是瞭不起的政治傢。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張京華說《莊子》:《外物》
屈原,我們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詩人。楚辭可以說是《詩經》之後最瞭不起的文學,好多人把屈原定性為浪漫主義詩人,稱其為詩祖。由於其投江的故事,儒傢把屈原包裝成剛正不阿的知識份子形象。其實這樣的屈原是嚴重被低估的。
屈原不隻是一位文采超然的才子,更是一位瞭不起的政治傢。
屈原三次被貶謫,什麼概念,三起三倒,類似於鄧小平這樣的人物。這樣的一個人物斷然不可能是脆弱的,屈原絕望楚王室而投江自盡是有爭議的,有人說屈原其實死於秦國追殺,這一塊暫不做定論。屈原本是王室之後,屈性取自於羋性,羋性為顓頊之後,當時楚王室就是羋性。我把屈原總結為三次政治事件失意,失敗卻越是反映瞭屈原的不凡。
第一次失意:屈原作為貴族並沒有成長在安樂之中,可以說屈原從小就是愛讀書,並且生活成長在平民之間。用毛澤東思想來說,是有群眾基礎而且註重實踐。屈原和莊子、商鞅、孟子處於比較接近的時代,那個時候諸侯都在變法圖強,屈原同樣主張變法改革。可是屈原沒有商鞅老哥的命好,無人護法,而且楚國一直富庶強大與秦國窮則思變的變法基礎不同,在變革觸犯瞭其他老貴族團體的利益時依然堅持深入變法,民心沸騰卻在楚王的動搖下夭折。屈原受讒言遭貶謫。屈原的變革主張經《史記》和《戰國策》考證可總結為六點:一、通過獎勵耕戰,增加賦稅戰略裝備;二、舉賢能,唯才是舉;三、反壅蔽,破除百姓與朝廷溝通障礙多超前的思想);四、禁朋黨,打擊拉幫結派;五、命賞罰,集合兵傢法傢精髓;六、移風易俗,打擊老貴族的不良風氣與花言巧語投機取巧。從中可以看出屈原和儒傢那一套是嚴重不沾邊,甚至是對立的,屈原絕對是一位唯物實幹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