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與屈原到底有什麼關系?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莊子:看不慣的事物變少,證明你在進步
小時候,端午節還沒有成為國傢法定節日,但門上掛艾葉、菖蒲,傢裡人親手裹粽子,卻是經年難忘的記憶。那時候最關心的是粽子的口味,赤豆的要撒上白糖吃才好;紅棗的甜膩膩入口軟糯;而肉粽最有滋味最受歡迎。
後來知道,端午節是為瞭紀念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屈原忠心事君,卻因奸臣所害,被楚懷王流放,最後投汨羅江自盡殉國,這一天正好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楚國百姓競相蕩舟江河尋找屈原後發展為劃龍舟競賽,百姓為保護屈原屍身而拿米團投江喂食魚蝦,則變成瞭現在吃粽子的習慣。
隻是對這個說法,蘇州和紹興的同學一直很不服氣。一個說端午節是為瞭紀念吳國大夫伍子胥,因為伍子胥建瞭蘇州城,在任時又屢屢勸諫獻策,最後反而被逼自殺,死後還陳屍於水。蘇州百姓感念伍子胥的恩義,又悲嘆伍子胥之死,每年端午節都會有紀念伍子胥的活動,而不少伍氏宗親也會趕到蘇州參加祭祀活動。另一個說端午節是為瞭紀念為父投江而死的孝女曹娥。曹娥的父親溺於舜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曹娥年僅14歲,晝夜沿江號哭,並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投江。五日後從江中抱出父親屍體。此事傳為佳話,後人為紀念曹娥孝節,立曹娥碑,建曹娥廟,改舜江為曹娥江,曹娥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端午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