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如何紀念屈原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為什麼武安君白起抗命拒絕攻打邯鄲!難道是真的不怕死?
【新世說】
公元前278年,一位叫屈原的楚國人抱石投江、以死報國。2200多年過去瞭,屈原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座“精神大山”。年年歲歲,我們總能從他身上得到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精神和道德開悟。
屈原有義無反顧的傢國情懷。他把“強楚”當作義不容辭的精神責任和道義底線,即便和楚懷王等政見不合、受到冷落以至被流放外地,始終不改初衷,遙望故國。當郢都被攻陷,最後的報國機會沒瞭,他選擇瞭慷慨赴死。今天,屈原的傢國情懷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和道德發展的重要構成,每位炎黃子孫,在規劃自我發展之時,都願意把對國傢和傢庭的矚目掛念,放在重要位置。每當傢國、民族有難,總有人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由傢國情懷衍生出的大局意識、擔當意識、責任意識、獻身意識、團結意識,已沉淀成常態化的公共精神,讓我們結成無形而堅強的“民族精神共同體”。
屈原有忠直獨立的“士”的品質。明明知道“美政”理想會觸動既得利益者,明明知道直言勸告不合時宜,但為瞭國傢命運,他仍然百折不回、不言放棄,寧願自己受辱受困,也要堅守道義、維護信仰。這就是寶貴的“士”的品質:說真話、幹實事、直言不諱、坦坦蕩蕩、忠誠到底。今天,我們要繼承這種忠誠直言的文化性格,用良知和不卑不亢的道德操守,堅守公共責任、國傢使命感。隻要為瞭絕大多數公眾的利益,即便觸動瞭某些既得利益者,我們也要像屈原一樣拋開顧慮,敢於發聲,堅守正道,在直言和忠誠中撐起獨立卓越的人格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