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漢奸沒有好結果:為何張邦昌不敢稱“朕”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如何面對挫折煩惱?讀讀蘇東坡吧
當漢奸沒有好結果:為何張邦昌不敢稱“朕”
朕,最初是指身體,後來演變成為第一人稱代詞。先秦時期,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自秦始皇規定“天子自稱曰朕”見《史記·秦始皇本紀》)起,“朕”這個字開始成為皇帝用來稱呼自己的專用詞。可以說,稱“朕”是封建禮制賦予皇帝的特權。然而,歷史上卻偏偏出現瞭一位當過皇帝,卻沒有稱過“朕”的皇帝,他就是兩宋之間“大楚”政權的皇帝張邦昌。
張邦昌,字子能,北宋永靜軍東光今河北東光縣)人。張邦昌的名字寓意深刻,邦,邦國社稷也,昌,昌盛興旺也,從名字上可以看出張邦昌當年心系國傢、修立治平的理想和初衷。張邦昌出身進士,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然而,在腐朽的北宋末年,其才幹卻難以得到發揮。為瞭加官進爵,出人頭地,心理扭曲的張邦昌通過“專事宴遊,黨附權奸,蠹國亂政”來迷惑皇帝,一味地溜須拍馬,粉飾太平,因此,得到瞭宋徽宗的賞識和器重。十幾年時間,張邦昌官運亨通,歷任大司成、光汝知州、禮部侍郎、尚書右丞、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卻毫無政績可言。宋欽宗即位後,拜張邦昌為少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