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老師說詩:也說袁枚的《苔》
春節的時候,中央電視臺推出瞭一檔綜藝節目,其中一個節目一群小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演唱瞭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一下子這首詩成瞭網上的熱搜。
其實在《苔》這個總題目下,袁枚一共寫瞭兩首詩,除瞭孩子們唱的這一首,還有“其二”:“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
春節的時候,中央電視臺推出瞭一檔綜藝節目,其中一個節目一群小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演唱瞭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一下子這首詩成瞭網上的熱搜。
其實在《苔》這個總題目下,袁枚一共寫瞭兩首詩,除瞭孩子們唱的這一首,還有“其二”:“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
這兩首詩,如果隻從“其一”看,當然有贊美苔花自信、自強的意思的。但是如果結合瞭兩首詩一起讀,情感上就不那麼簡單瞭。——說老實話,我以前並沒有讀過袁枚的這一組詩,但是在以往的“鄭老師說詩”裡,我曾經提到要格外關註詩詞中的“虛詞”,所以,一讀之下總覺得袁枚所說似乎並沒有那麼單純。首先是“恰”字,很是刺眼,這裡的“恰”,當然是作“恰好”,“正當”講的,但是如果結合“白日不到處”來看,這個“恰”字裡面就有某種“恨恨”的意思在瞭。青春自來,這是生命的規律,但是最需要陽光照耀的“青青的春色”,恰恰在沒有陽光的地方到來瞭,所謂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遇到瞭最美好的事情,這足以讓人神傷啊。而後兩句中的“也”字,則意味深長,一方面“也”字體現出的執拗,和白日不到的嚴酷的環境之間形成瞭充滿張力的矛盾;另一方面,詩人也想指出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苔花雖然如米粒一般微小,但它一樣是一朵花啊!所以在這個“也”字裡我們似乎能夠讀出同情甚至哀婉的意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