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實錄】孟子的道德人生VS莊子的藝術人生 | 陳鼓應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屈原的傳說是什麼 屈原到底姓什麼
【導讀】人性的議題在孔、老時代還未顯題化,也就是說,這個問題還沒有產生。直到孟、莊,特別是告子才明顯地提出人性的問題。孟子建構一種道德的人生,而莊子建構一種藝術的人生。他們二人將人性的議題在戰國中期推向高峰。本文由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苗玥根據2016年4月23日中華書局伯鴻講堂第四期錄音整理。
春秋末年,老子和孔子開啟瞭中國哲學開創期的序幕,儒道兩傢在殷周人文精神的激蕩下,圍繞人性的議題各自闡發其獨特的慧見。戰國中期,孟子和莊子進一步將老、孔未顯題化的人性理論推向顯題化,並由此成就中國人性論在其開端期的高峰,匯成一股以關懷生命為主題的時代思潮。其中,孟、莊的人性論內涵又可相互彰顯:孟子的道德心指向一種道德人生,莊子的審美心趨近一種藝術人生。在孟子性善的映襯下,莊子一方面以“道之真”為形上基礎,論證人性之真,另一方面又以“道之美”為理論依據,演繹人性之美。進而,莊子更於諸子中率先凸顯“情”的議題。他自天人之際的視角,訴說“人情”本於“天情”而源於“道情”的思想觀念,關照個體生命“任其性命之情”以及群體生命“安其性命之情”的現實走向,其影響之深遠,為整個文明傳統註入綿延不絕的抒情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