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難酬:史上因立志做周公卻不得善終的攝政王
文章分類:西周
導讀:古代先賢周公旦歷來為後人敬仰,是數千年來王公大臣競相仿效的楷模,王莽、曹操、袁紹都是他的粉絲,然而均是畫虎不成反類其犬之輩,其實在周公旦的後代當中就有一位立志做周公並攝政當國的人,隻是他的努力不但沒有使禮儀之邦得以延續,反而使周公旦的封國陷入瞭混亂的春秋境地。周公旦是武王姬發的弟弟,武王去世時成王年幼,周公旦便當朝攝政,他施行德政、推行禮儀、公而忘私、鞠躬盡瘁,為鞏固周王朝政權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勛。成王長大後,周公旦還政與成王,被封在魯地(今曲阜一代),由於朝廷需要,周公無法回歸封國,隻好派長子姬伯禽前往,周公為兒子制定瞭治國方針,並一再告誡兒子要用周禮善待自己的臣民,他擔心兒子記不住自己的話,於是當面對兒子言傳身教,他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我還求什麼呢?但即使如此,我依然要禮賢下士,洗頭的時候要三次握起頭發,吃飯的時候要三次吐出食物,唯恐自己有點過失而使國傢遭遇禍害。姬伯禽帶著周王的誥命,帶著周公旦的諄諄教導經營起魯國,所以魯國一直是謹遵周禮的“禮儀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