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之後,皇子名字才有瞭輩分,但為何始終不用三個字的人名?
文章分類:清朝
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到咸豐皇帝為止,愛新覺羅氏傢族一共有113位皇子,在這些皇子中,我們會發現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那就是皇子的名字。瞭解清史的讀者大致都知道,康熙之前的眾皇子名字沒有規律,好像是隨便起的,而康熙之後,都有統一的順序和輩分。
如清太祖努爾哈赤,名字的意思就是“野豬皮”,他的三弟舒爾哈齊名字為“小野豬”,四弟雅爾哈齊名字為“豹皮”。另外,努爾哈赤的16個兒子中,多爾袞名字的意思是“獾”,多鐸的名字是“胎兒”,阿濟格的名字是“小兒子”。這些以動物或是其他寓意命名的名字帶有鮮明的滿族特色。
康熙中期,隨著康熙皇帝對漢文化水平造詣的日益精深,他開始對自己的皇子和皇孫的名字進行瞭規范化的處理。在給皇子、皇孫、皇曾孫命名時,康熙首先采用瞭輩分,皇子皇孫均以兩個字為名,並且規定瞭第二個字的偏旁,這種命名方式後來成為瞭定制,為歷代皇帝所遵循。
康熙有35位皇子,排行序齒的有24位,這24位皇子名字中的第一個均為“胤”,第二個字均以“礻”為偏旁;他的101個皇孫中,除瞭雍正帝與年貴妃所生的福宜、福惠、福沛外,其他98個孫子,名字中的第一個字均為“弘”,第二個字絕大部分以“日”為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