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與扶蘇墓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疏屬山因《山海經·大荒西經》載有“後羿射日疏屬山”而躋身中國名山之列。扶蘇墓就位於綏德城內疏屬山。我站在高高的疏屬山上環顧四周,扶蘇墓區猶如一把垂放的鑰匙,冥冥之意這裡長眠的就是掌握開啟秦朝萬代基業 “金鑰匙”之人吧。看茫茫四域,大理河畔原有扶蘇的賞月臺、無定河畔原有扶蘇的“點將臺”已瞭無蹤影,長城、烽火臺卻依稀可見。秦朝的太子沒有長眠於驪山腳下,而是埋葬於上郡綏德,在我看來 有一種“客死”的感覺,豈止是客死,其實就是屈死。低頭沉思,悲愴之感油然而生,我的思緒飛揚千年萬裡:秦始皇一生雄才偉業,霸業已成,儲君太子英年早逝,死的悲壯而令人敬仰。
扶蘇是死於一場政治陰謀,一道 “假聖旨”,但是,我還認為:秦始皇性格暴戾、剛愎自用,誤瞭扶蘇的性命。扶蘇與父皇的政道產生裂痕,秦始皇大怒,將其趕出宮廷貶到北方上郡,不奉詔不得還回。咸陽不屬於扶蘇,這一去,扶蘇再也沒有回到大咸陽。從此扶蘇變的鬱鬱寡歡,直到他最後被假詔書賜死都沒有強烈申辯。秦始皇自恃帝國基業鼎盛,立儲善後之事,還得求新求變求完美,多方錘煉,未及早確立扶蘇儲君之位,以致後來趙高李斯之流能夠有機可乘,並且陰謀得逞,這不僅誤國殃民,還誤瞭扶蘇的性命。確立太子,立長立嫡,通常被視作“國本”“天下之根本”。歷代皇帝在位時,很註重儲君的選立,視此為國傢第一大事,這一緊要大事到雄峻傲岸的秦始皇這兒偏偏不見果決明斷,蹉跎過去瞭。始皇帝直到隱疾頻發日見衰老的時刻,自感有緊迫的大事要做,突然動議大巡狩,目的是北上九原郡召見扶蘇蒙恬,確立儲君,安定北邊,部署身後大事。大巡狩中途皇帝病危瞭,頒行扶蘇為太子的詔書不可能到達上郡九原,假如早十年立儲,或早三年立儲,會有後來這般狼狽麼?始皇帝長於拓功而短於察奸,將奸佞之徒置於中樞,兼掌皇帝印璽。沙丘宮風雨之夜奄奄一息中,給扶蘇留下善後一句話的殘詔最後也被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