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資金融:告訴你蘇軾和呂不韋是怎麼理財的
文章分類:秦朝
你也會想看的:秦王子嬰,大秦崩塌洪荒中的一抹亮光
“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餘,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這句話出自北宋政治傢司馬光之口。

可見,理財並不僅僅是現代人所熱衷的一項經濟活動,古代人對此也頗有研究。隻有要交易存在,有追求財富的欲望,就必然需要對錢物進行計算和打理。因此,不論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
妙資金融小編也認為,正如司馬光所言,隻有好好打理你的財富,才有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下面列舉幾個古人理財的方法和觀念,也許會對我們現代人一些啟示。
一、蘇軾
控制消費,開源節流,強制“儲蓄”
蘇軾崇尚“禁止生活中各種不必要的開支和浪費”的理財之道,他曾被貶職,俸祿相繼減少,為瞭能節流,他每月將 4500 文錢的俸祿,分成 30 份用繩子串起並掛在房梁之上,每天取下一串來使用。
對於每天沒用完的錢,便用竹筒裝起來。而且他規定自己每天開銷控制在 150 文錢以內,通過這樣的方法也控制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