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生:1914年,孫中山為何拋棄議會政黨回歸革命黨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撰文:王奇生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1
“先要戰勝同志,方能戰勝敵人”
孫中山於1913年8月9日抵達日本,隨後迅速著手新革命黨的構想與“第三次革命”的行動計劃。從9月27日開始,即有王統等五人向孫中山立誓約、押指模,表示服從孫先生再舉革命,但在張繼離開東京時,中華革命黨尚未正式成立。而張繼所述在日同志分成四派,除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急進派和以黃興為代表的緩進派外,還有以李根源、潘榘為代表的政法研究會和以李烈鈞協和)為代表的軍事研究會。除此之外,尚有胡漢民等無明確主張者,遊離於各派之外。四派之中,後三派實際均傾向於“緩進”,隻有孫中山主張“急進”。此點與孫中山本人所述大體相合:流亡東京的黨人“精神潰散”,“意見紛歧”,“或緘口不談革命,或期革命以十年,種種灰心,互相詬誶”,“惟文主張急進”。
孫中山認為:“先要戰勝同志,方能戰勝敵人”;戰勝以“降伏”為完滿;“降伏”者即視為同志,不“降伏”者即視為敵人。而孫中山“降伏”黨人的手段又極為粗率。押手模等做法被黨人視為侮辱人格。孫的本意是想加強黨員對黨魁的服從,卻使黨人產生強烈反彈,或棄之而去,或陽奉陰違。本想強化黨的組織凝聚力,反催化瞭黨人之間的紛爭與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