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滅蜀之戰-第二章(上)-鐘會鎮西
文章分類:曹魏
第二章籌備伐蜀1. 鐘會鎮西
魏景元三年262年)十月,薑維進攻洮陽,為鄧艾所破,退至沓中。鑒於朝中傳聞,要召回他任益州刺史,代以右大將軍閻宇,奪其兵權。薑維恐懼不敢還,於是遣人說服黃皓,求駐沓中,屯兵種麥。
《三國志·薑維傳》:維本羈旅托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
《三國志·諸葛亮傳》引孫盛《異同記》:瞻、厥等以維好戰無功,國內疲弊,宜表後主,召還為益州刺史,奪其兵權;蜀長老猶有瞻表以閻宇代維故事。晉永和三年,蜀史常璩說蜀長老雲:“陳壽嘗為瞻吏,為瞻所辱,故因此事歸惡黃皓,而雲瞻不能匡矯也。”
鑒於薑維的屢次進犯,自隴以西騷動不安。曹魏對此頭疼不已,時人有向司馬昭建言請求刺殺薑維,平息邊患。從事中郎荀勖以為這事不是懷柔遠之法,有損君主形象,勸阻司馬昭打消瞭念頭。
《荀勖傳》:時官騎路遺臧榮緒《晉書》作“賄遺”)求為刺客入蜀,勖言於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杖正義以伐違貳。而名以刺客除賊,非所謂刑於四海,以德服遠也。”帝稱善
同年冬,司馬昭獲悉薑維屯兵沓中的消息。此前,曹魏隴右時常遭受薑維侵擾,應掌握瞭蜀漢的一定情報,對其兵力情況有所考察。司馬昭便與群臣謀劃伐蜀,商議者,既有朝內親信,也有雍涼的軍事長官。司馬昭認為,伐吳要因為舟船、水路耗費過多的時間、人力,還要受氣候環境影響。蜀國小民疲,容易攻取,且可以借地利之便,一舉伐吳,一舉兩得。為此他特地對蜀漢的兵力部署及征蜀戰略做瞭一番論述,以為“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郡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今絆薑維於沓中,使不得東顧,直指駱谷,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漢中。彼若嬰城守險,兵勢必散,首尾離絕。舉大眾以屠城,散銳卒以略野,劍閣不暇守險,關頭不能自存。以劉禪之暗,而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其亡可知也。”表示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