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商從政呂不韋
文章分類:秦朝


呂不韋以逐利之心,以獲利為唯一標準躋身政壇,而手段又是勾結後宮,公然賄賂,陰謀廢立,為後世開瞭一個官商勾結黑金政治的惡例。
■ 張吾愚
呂不韋公元前292年-前235年),戰國末期著名商人,政治傢,思想傢,官至秦國丞相。
戰國時期不是一個宜商時代,各國劃地而治,攻伐不斷,社會動蕩;市場分割,物流不暢;關卡林立,橫征暴斂——孟子有句話從側面佐證瞭這點:“昔為之關,以禦暴也;今為之關,以為暴也”。從政治上看,也存在著輕商思想和抑商政策。當時無論是魏國的李悝還是秦國的商鞅變法,均獎勵開疆拓土的征戰,而不以商業流通為然 。饒是如此,戰國時期的商業還是較發達的,原因是商業較耕種獲利更快,所謂“珠玉之贏”是耕田之利的十倍,所以人們更踴躍投身商業。呂不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賤買貴賣的手法,賺得瞭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傢累千金”,有瞭本錢,當然想賺更多的錢,這是資本的逐利性所決定的,也是商業的基本邏輯。呂不韋是商人,自然不能例外。但他選中的項目卻超出瞭一般的商業范疇:他要“ 樹國傢之主”盈利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