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哀公是一個相當有文化的君主
文章分類:秦朝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留言
古語有”秦之惡,天下之所同惡也“的肝火說法。”暴秦不足言”成為漢以後延及明清千餘年古代學界一種主流意識,深沉而固執地表示瞭對秦之政治、經濟諸方面的不屑,其中包括對秦之文化的蔑視,認為秦人就是不懂文化的一群化外之民,是蠻夷,跟中原文化格格不入。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詩經》中有段詩詞,名為《無衣》,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歌,頗具有秦人好戰善戰的風格,重章疊唱,娓娓動聽,且又充滿英雄氣概。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短短不過六十餘字,卻將那種即將沖上戰場的悲壯氣息反映得淋漓盡致,這首詩更是在秦國歷史中歷代傳承,成為嬴氏傢族登陸戰場前的誓詞。
詩中的“王於興師”,若要追溯的話,應該是要到秦襄公時期。這句話的意思是以天子之命征伐,即是秦國戰爭的所謂正義性,這也是秦穆公擁立周平王而受封關中故地的淵源所在。那麼《無衣》這首詩最早不會早於襄公公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