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安排關羽守華容道讓曹操死裡逃生?
文章分類:蜀漢
羅貫中在三國的開篇,寫下一首《臨江仙》詞。以磅礴的氣勢,博大的胸懷,縱觀天下大勢,閱盡歷史滄桑,笑談是非成敗,感嘆英雄豪傑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無奈。
在《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首先拿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說事,讓讀者開卷就產生瞭一種誤解,以為三國紛爭,最後的得主,將是劉關張三結義的蜀漢。
書中極盡瞭貶斥曹操奸詐,詭謀,狠毒的章節。然而,經過多番刀槍劍影,血腥的殺戮過後,得以成就大業的,竟不是如司馬水鏡先生曾說的“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的劉備。劉玄德雖然把諸葛亮和龐統二人都兼而得之,但蜀漢終歸滅於曹魏。
網絡配圖
吳之孫仲謀少年得志,並有風流倜儻、足智多謀的周公謹輔佐。而周氏卻因氣量狹窄,不堪大業,英年早逝,終歸沒能扶持孫權保得瞭江東一域,最後結局是降魏附曹,就更為悲哀可嘆瞭。
看過三國者,對曹操此人的人性道德和政治操守,多產生兩種絕然對立的結論:曹操是奸雄?是英雄?不難看出,作者羅貫中想灌輸給讀者的觀點,不外乎把曹操當成奸雄,而永世唾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