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說起郭沫若,為什麼會有人罵他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郭沫若是個才氣橫溢的作傢,劇作傢,從早年的詩集《女神》,奠定瞭他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被譽為當代屈原,又因為甲古文研究,又奠定瞭他在考古歷史學上的地位,他的大量劇作如《蔡文姬》,《武則天》,《屈原》,《孔雀膽》等等,在不同時期的舞臺上演出時都引起過轟動效應。可就這麼一個才氣橫溢的人,新文化運動的創始人,當前在知識界卻有很大的爭議。
人們忘瞭他在革命低潮白色恐怖年代裡敢於拒絕蔣介石的示好,寫下討蔣檄文《試看今日之蔣介石》。蔣因此懸賞三萬大洋要他的腦袋。人們隻看見瞭他的《蔣委員長會見記》,其實那是抗戰開始後,他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忍受別人的誤解,利用各種合法身份為黨做統戰工作,盡管寫瞭這篇文章,但他並沒有投機取巧,而是一仍過去的立場。在這個時期,他創作瞭《屈原》、《棠棣之花》、《孔雀膽》等歷史劇,讓蔣介石政權很不舒服。這樣的骨氣是沒有任何人能比的。
當前人們的眼光隻看見瞭郭沫若解放後的委曲求全,其實就是一種真誠的服從,無條件的服從,因為社會主義江山也是他親自參與、參加打下來的,他理解不瞭,也要理解,他不可能像對待敵人一樣來對待同志,他認為領導者的英明超過瞭他作為文人學者的見解,他自愧不如他要努力跟隨。還有身為國傢文化部門的領導,他必須任勞任怨維護圈子的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