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談話:蔣介石的“最後關頭”與“四點立場”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1976年宋慶齡聽到對她什麼指責大發雷霆:我不幹瞭!
盧溝橋事件之後,面對強鄰的逼迫,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談話會的第二次談話時,對盧溝橋事變作出公開回應《蔣在廬山談話會席上闡明政府外交立場》)。
1935年11月國民黨五全大會上,蔣介石在做外交報告時曾稱:對日“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什麼是“最後關頭”?蔣氏此廬山談話稱:“我們既是一個弱國,如果臨到最後關頭,便隻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國傢的生存。那時節再不容許我們中途妥協,須知中途妥協的條件,便是整個投降、整個滅亡的條件。全國國民最要認清所謂最後關頭的意義。”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明白意識到,這個“最後關頭”已經到瞭,故蔣氏針對有人以為盧溝橋事件“是偶然突發的”想法,列出種種“事變發生的征兆”,說明“這一次事件並不是偶然的……人傢處心積慮的謀我之亟,和平已非輕易可以求得”,如果盧溝橋可以受人壓迫被強占,北平就會變成沈陽第二,“北平若變成沈陽,南京又何嘗不可變成北平”。
明白瞭中日之間的事情已經到瞭“最後關頭”,蔣介石不準備再退讓,態度變得強硬起來。蔣氏稱:“盧溝橋事件能否擴大為中日戰爭,全系日本政府的態度……我們還是希望和平,但是我們的立場有極明顯的四點:一)任何解決,不得侵害中國主權與領土之完整;二)冀察行政組織,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變;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換;四)第廿九軍現在所駐地區,不能受任何約束。”這就是說,關於盧溝橋事件的解決,中國政府不再做任何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