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 | 破譯藝術的密碼——塞裡斯·懷恩·埃文斯和他的霓虹藝術
文章分類:明朝

對於霓虹藝術,我們早已經不陌生。從丹·弗萊文Dan Flavin)的極簡主義霓虹燈光作品到佈魯斯·瑙曼Bruce Nauman)用霓虹燈組成的令人目眩的觀念性文字,霓虹燈這一媒介早已占領瞭各大雙年展和美術館的顯要位置。而當我們在泰特美術館杜威恩館Duveen Galleries)看到塞裡斯·懷恩·埃文斯Cerith Wyn Evans)長達兩千米的霓虹燈裝置《破譯密碼》Deciphering the Code)時,還是不禁為之震撼。
塞裡斯·懷恩·埃文斯煙花文字視頻約 15分鐘圖片:Astsy
早先即已開幕的“空間中的形式——光與時間”Forms in Space...by Light in Time),可謂藝術和建築工程結合的一次偉大的壯舉。杜威恩館的觀眾們不得不在參觀的全程都昂著頭:所有霓虹燈都被掛在天花板上,用各種白光組成的直線、弧線和圓圈,構建出瞭兩千米長的一條“銀河”。整個裝置像是在空中用筆畫出的線條,類似慢速快門下完成的“光攝影”,又仿佛是一個訓練有素的雜技演員在空中表演高難度動作時所劃下的軌跡圖。這也引導著觀眾的視角和視線不斷地變換,似乎要眼睛接受一切來自展廳上方空間的光線——這也是展覽名稱“空間中的形式”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