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周公,原來都是“箭垛式人物”
文章分類:西周
你也會想看的:被黑瞭千年的周幽王,人傢沒幹過的事幹嘛非的按人傢身上!
“箭垛式單位”要不得
上古有許多重要的發明,後人不知道是誰發明的,隻好都歸到黃帝的身上。中古有許多制作,後人也不知道究竟是誰創始的,就都歸到周公的身上。胡適先生給這些“有福之人”取瞭個名字,叫“箭垛式人物”。他說:“古來有許多精巧的折獄故事,或載在史書,或流傳民間,一般人不知道他們的來歷,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兩個人身上。在這些偵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間的傳說不知怎樣選出瞭宋朝的包拯來做一個箭垛,把許多折獄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包龍圖遂成瞭中國的歇洛克·福爾摩斯瞭。”
從“箭垛式人物”引申開來,假若某人具備某個特性,則人們將類似事件都歸於這人身上,這種現象被稱為“箭垛效應”。歷史學傢吳晗曾說:“也正由於封建時代的青天極少,所以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幾個青天,也就成為箭垛式的人物,許多人民理想中的好事都被堆砌到他們身上瞭。”
造成“箭垛效應”,有人為因素、信息不對稱等多種原因。比如,在慈善事業中,某個新聞事件成為社會關註的焦點,就會獲得源源不斷的捐贈,而那些沒有形成熱點的事件,則被遺忘在公眾關註的角落。這種現象既浪費瞭寶貴的捐贈資源,又容易誘發不端之人染指善款。隨著社會關註度的提高和大數據在慈善事業中的推廣應用,人們登錄相應的網絡平臺,就能知道誰需要什麼幫助,避免瞭“過度捐贈”等慈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