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殺伐過重,熱衷造寺刻經,曾國荃真的誠心懺悔瞭嗎?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名帖賞析 | 你沒見過的八大山人的對聯
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曾國藩
在湘軍領袖中,曾國荃對佛教教義瞭解是比較多的,對中國佛教的貢獻也比較多。他曾與其幕僚、著名佛教居士趙烈文經常談論佛教教義。他在光緒二年1876)四月致其仲兄曾國潢的信中說過:
近明於學佛之理,方以求解五十三年以前之孽障,為孜孜不遑,未暇新增意志,倘再修造有得,道心堅定,斯不至於自誤耳。[1]
曾國荃
曾氏生於1824年,至1876年正好53歲。“孽障”亦作“業障”,是一個佛教用語,指妨礙修行的罪惡。在佛教看來,殺人就是一個最大的“孽障”。曾國荃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殺人無數。這封信表明,在他“明於學佛之理”以後,對這個“孽障”已經有所認識,所以他在修行實踐中,力圖有所補救,並且特別註意修復被戰爭破壞瞭佛教寺廟和刻印佛教經典。
在太平軍所過之處,許多佛教寺廟均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早在同治十三年1874),曾氏即捐資二萬兩,重建南嶽上封寺。[2]上峰寺位於南嶽峰頂,創建於隋大業605—618)年間。傳說,曾國藩、曾國荃的父母連生幾個女兒之後,到上封寺求子,得“雙珠齊在手,光彩耀神州”之卦,後來便生有多子。湘軍初建之時,曾氏兄弟也曾來上封寺求得吉卦。可見,曾氏出資修上封寺含有替父母和自己兄弟還願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