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回報基因與陳勝起義失敗
文章分類:秦朝
你也會想看的:張飛跟樊噲誰更厲害?
決定長期回報的基因,即投資、經商理念,才能決定一種投資決策能否長久地產生回報。
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在《史記》裡,司馬遷用短短二十個字,描述瞭秦朝末年大動蕩的進程。在這裡面出現的陳涉,即揭開秦末大動蕩的第一人陳勝。
但是,為什麼陳勝之後沒有奪取天下,在楚漢爭霸中也銷聲匿跡,甚至在項羽率領諸侯軍攻秦時也悄然無形?事實上,陳勝起義僅僅在半年之後,就被秦王朝撲滅。其中固然有力量對比的懸殊,但一個重要的原因,卻和陳勝不會團結人心有關。
在陳勝起義後,原來和他一起耕田的一些農夫,記起這位如今的大王曾說過的“茍富貴,無相忘”諾言,便來到王宮找到他。但是,陳勝不久便覺得這些昔日老友不懂禮節,對已經身為大王的自己不夠尊敬,於是竟找瞭一個理由,殺瞭這些昔日老友。從此,陳勝大軍軍心渙散,“由是無親陳王者”,敗亡的種子就此種下。
就這個史實,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陳勝為什麼會殺掉昔日老友?這種敢作敢為的性格,恰恰是導致陳勝首先起義的原因。但是,也正由於他這種果敢的性格,導致他在鏟除自己不喜歡的下屬時,更容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