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如此“篡改”崔顥的《黃鶴樓》,到底是為瞭啥?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勛衣草文|元稹,深情乎薄情乎?
魯迅是20世紀上半頁中國最傑出的作傢,有著一針見血的洞察力和寧死不屈的硬骨頭。在他身上,有著強烈的反封建精神,蔑視一切權威,視學生為中國希望之所在。
1932年秋,日軍在占領東北後,亡中華之心不死,開始覬覦華北,北平危在旦夕。危急之時,國民黨當局卻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繼放棄東北後,又想放棄北平。
北平是是明清兩代的都城所在,珍藏著大量的文物。1933年,國民黨當局開始撤離,並將故宮博物院、史語所等機構所藏部分古文物,分批運送至南京、上海。
保護文物理所當然,然而,當國民黨當局緊鑼密鼓的轉移文物時,卻不允許學生逃難,這讓魯迅讓非常憤怒,接連發表文章批評國民黨當局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