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大的對手陳友諒:膽略過人卻過於殘忍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張士誠起義的介紹 張士誠後代是誰
元末天下大亂,除瞭最終一統中土的朱元璋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大鹽梟張士誠,志大才疏,而另一個人卻成為朱元璋登頂的最大對手。
他就是陳友諒。
陳友諒是湖北沔陽府玉沙縣人,治下在今天的湖北省沔陽西南的沔城。此人出身漁傢。從各種記載中判斷,陳友諒懂經史,通武事,膽氣豪壯。但是,種種情形表明,他很有可能屬於那種藝不算很高膽子卻極大,膽子雖然很大心並不細且很黑那一流人物。
元末天下大亂之後,陳友諒投奔到瞭徐壽輝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天完紅巾軍中,在丞相倪文俊部下做薄書掾,大概是主管總務簿冊一類的小官。隨後,逐漸以軍功升任為元帥。聽起來這個名頭很嚇人,當時卻並不值錢。
網絡配圖
元帥是一個相當古老的職官名,春秋晉文公時,就已經稱中軍主將為元帥。唐初開始,元帥一般由皇子親王擔任,權任極重。後來的宋朝也沿襲瞭這種做法,大體上隻有皇子才能出任號令一方的元帥之位。比如,北宋亡國的靖康之恥時,僥幸脫出的趙構,便被困在都城裡的大哥宋欽宗任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到蒙古人建立瞭元朝時,大約是覺得這個漢語的官名很威風,於是,最開始在邊疆地區,後來在全國各地,設立瞭許多元帥府或者分元帥府,成為一個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公署。為此,元末大亂時,凡是拉起一竿子人馬的人,哪怕是阿貓阿狗,隻要手裡握有百八十個鳥人,便都會自稱元帥,有壯膽嚇人、自娛自樂的意思在裡面。這種情形,和民國時期,手裡有幾隻槍就會給自己任命一個“司令”,今天滿大街都是“總裁”、“董事長”的意思差相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