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恥竟與王安石有關系:“熙寧變法”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文章分類:北宋
靖康之恥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為北宋和遼國同時衰落,使得崛起的金國趁虛而入,導致瞭遼國和北宋的先後滅亡。
靖康之恥的畫像
在北宋晚期,蔡京、童貫等人專權,政治十分腐敗。但是在遼國,也幾乎出現瞭同樣的狀況。因此金國方面渡海來到北宋,和北宋簽訂瞭“海上之盟”,約定瞭從南北兩線夾擊遼國的軍事協議。北宋方面以為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敗遼國,因此出兵燕京。不料在燕京城下,被剛剛從和金國作戰前線撤退下來的遼國軍隊擊敗。最後金國從居庸關出兵,一舉攻占瞭燕京。
根據海上之盟的約定,在擊敗遼國後,燕雲十六州將歸北宋所有。但是在滅遼的戰爭中,北宋方面實在乏善可陳,因此金國拒絕把燕雲十六州歸還。此時在金國人的眼中,北宋的羸弱和腐敗,已經暴露無遺。最終金國和北宋經過協商,金國歸還燕雲十六州,但是北宋方面需要將原先賜給遼國的歲幣轉賜給金國。
1123年7月,一位名叫張覺的原遼國將領,在投降金國後,又帶著金平州來投奔北宋,被北宋接納。金國得知此事後,就遣使對北宋進行責問,為何私納金國叛將。迫於壓力,北宋不得不處斬瞭張覺,但金國對此依然不肯罷休。恰好此時,原先一直主張親宋的金太祖完顏阿古打去世,他的弟弟完顏晟繼位,是為金太宗。金太宗是一位軍事野心傢,他一直主張吞並北宋,因此他以張覺事件為借口,兵分兩路,開始瞭對北宋的戰爭,並在靖康二年攻克瞭北宋的首都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