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第一明君”柴榮為什麼39歲就突然離世?有什麼貓膩嗎?
文章分類:後周
你也會想看的: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善待柴榮的後人瞭嗎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959年),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堯山柴傢莊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禮是當地望族,從小在姑丈郭威傢長大,因謹慎篤厚被郭威收為養子,年輕時曾隨商人頡跌氏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繼位為帝。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蘇。
柴榮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其生平所做的事卻非常多,特別是當瞭皇帝之後,他更是一刻不閑。對內大力推行改革舉措,出臺休養生息的政策。顯德元年954),柴榮一即位便開始廣泛收羅人才,繼續推行和發展郭威的改革政策。政治上,澄清吏治,嚴明賞罰,懲治貪贓,倡導節儉,力戒奢華。經濟上,鼓勵逃戶回鄉定居,減免各種無名科斂,安撫流民,招民墾殖逃戶田,編制《均田圖》,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實隱匿耕地,使之均攤正稅,廢除曲阜孔氏的免稅特權,動員民眾興修水利,疏浚漕運;停廢敕額朝廷給予寺名)外的寺院 3萬餘所,敕額外僧尼一律還為編戶,禁私度僧尼;收購民間佛像銅器鑄錢,緩解瞭唐末以來長期缺錢的局面。文化上,他延聘文學之士,實行考試制度;重視國傢的藏書和文化建設。曾多次親臨史館視察藏書情況,見藏書太少,便下詔采取激勵政策,欽定凡獻書之人,均給以優賜。聚而又校,選常參官30人,對所藏圖書進行校讎、刊正、抄寫,並令在書卷末署校書名銜。為後周國傢藏書奠定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