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醫聖!教你三個字判斷濕氣!學會一招,一分鐘祛濕!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解析三國陳宮背叛曹操為什麼不投劉備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瞭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1800多年前,東漢偉大的醫學傢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瞭。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饑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藥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瞭,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瞭濕邪。真正的寒癥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