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賢後衛子夫為什麼最後是以自殺結束一生?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千古之謎:劉邦是人與龍野戰的產物?
一首子夫鄉間夫子所編的歌謠《安之樂之》,貫穿整部劇的始終;每每遇挫感到沮喪的時候,遭到背叛陷害無比絕望的時候,每年一度與傢人開心相聚的時候…這是子夫生活、做人的原則和信念,更是衛子夫心善志堅的依托。用現代詞心靈雞湯來形容也是最適合不過。
圖片來源於網絡
衛子夫算不上傾國傾城,也沒有顯赫傢世,卻氣質非凡;雖是一介柔弱女子,卻心懷天下,獨立有主見,在那個年代,有著其他女子沒有的對世事的獨到見解和氣魄,顯得尤為珍貴;她的一句“苦饑寒,逐金丸”雖淺但絕,精準的反映瞭當時的民生狀況,更是惹得武帝劉徹無盡思念向往,還有敬佩之情。衛子夫年幼的時候就已經很懂事,十分懂得為他人著想,在子夫被繼父無情遺棄後,她十分慷慨的將母親唯一留給她的蒸餅與落難者分享,也就是後來給子夫帶來好運的易叔叔,不知道這能不能算是因果循環;而易叔叔為瞭答謝子夫,也贈予她六個字:不爭、不顯、不露,他告訴子夫這六字與夫子所教融會貫通便能一生受用,子夫也確實做到瞭,改變瞭自己及傢人的命運。雖然隻是一介平民歌女,卻憑著睿智蘭心及和睦後宮的決心,秉承著黑夜將盡,必見晨光的信念和優良的品德,贏得劉徹的恩寵、大臣和後宮等人的尊敬,更是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獨立謚號且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後,為漢朝的發展作出瞭一定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