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扶蘇廟和蒙恬寺淺談
文章分類:秦朝
你也會想看的:【人物】呂不韋,死在成功上的政治商人
出原平西行三十裡,有山名柏枝山,因其山石類柏枝故名。山旁有一村名西神頭,村旁建有廟叫扶蘇廟,也稱柏枝大王廟。距此十餘裡,有村名南神頭。村後連峰疊嶂,名崞山。舊稱崞縣以此名。上建蒙恬將軍廟,亦稱崞山神寺。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蒙恬是秦始皇的大將,皆為秦初名人。扶蘇和蒙恬的祭祀之所同時出現在原平之地,而且圍繞這兩個寺廟,方圓四、五十裡尚有許多有關他倆的傳說和遺存,不能不讓人心存遐想和神往。
為什麼要給扶蘇和蒙恬建廟立寺,為什麼要在原平建廟立寺,又在何朝何代建廟立寺等等。均有研析和探討的必要。本文初試之。
明代詩人王鑰有詩《扶蘇祠》雲:
親闈苦諫為傢邦,
監築長城謫大荒。
尤闕詐頒攘嫡詔,
鳳雛甘自死邊疆。
山圍故壘牽愁遠,
水澆荒祠飲恨長。
獨有無情千古月,
照人雙淚濕青裳。
另有清朝乾隆六十年歲次乙卯秋七月朔之夜,崞山神廟遭遇火災。在此後重修斯廟的碑記中有這樣一段話:“矯詔賜死,含冤千古。扶蘇奉詔而死,死孝也;將軍從太子而死,死忠也。當此之時,天地震怒,鬼神飲泣,風雨淒悲,草木含愁”。這些詩文和語句基本上概括瞭扶蘇和蒙恬的品德和氣質,而且也道出瞭扶蘇和蒙恬遇害的經過和原因。這就揭示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傢第一次政變和第一個奇冤大案是如何發生的,也間接地告訴瞭後世亡秦的真正原因。所以,為扶蘇和蒙恬建廟立寺,蓋出於警示後人也。為此,故事必須從頭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