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諸侯討董卓失敗的原因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陰麗華和劉秀的愛情 陰麗華和劉秀真的恩愛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專權,欺君害民,天下人皆欲除之。曹操在刺殺董卓未遂後,回鄉招集義兵,並發檄文於天下諸侯,共伐董卓。天下十八路諸侯紛紛起兵響應,諸侯共推四世三公的漢朝名相之裔、兵多將廣、實力雄厚的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眾諸侯歃血而盟,約定共聽袁紹調遣,“同扶國傢”。出兵後先後與董卓部下華雄、呂佈交戰。雖遇挫折,但終歸斬華雄,敗呂佈,迫使董卓“遷都”於長安以避其鋒,如果眾諸侯合力追擊董卓,董卓敗局巳定,“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然而袁紹卻按兵不動。盡管曹操說破厲害,袁紹和眾諸侯皆言不可妄動,曹操被迫引本部軍馬追擊董卓,和董卓軍交戰後,由於勢單力薄,被呂佈等擊敗,十八路諸侯各懷異心,逐漸離散。
十八路諸侯結盟後,袁紹實力雄厚,聲望高,無形資產也十分可觀,成為盟主。袁紹任職後,“次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旌黃鋮,兵符將印”,諸侯鄭重其事的請袁紹登壇宣讀盟詞。盟詞痛斥董卓作亂,表明瞭眾諸侯同赴國難,共討董卓的決心。眾諸侯見袁紹辭氣慷慨,都禁不住“涕泗橫流”。開始人事分工,首先安排其親弟袁術為“後勤部長”,“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糧草官是個肥缺,是個極重要崗位,應該選擇一個責任心強,辦事公道,德高望重的人擔任,可袁紹一掌權就任人惟親,安排其無才無德的弟弟擔此要職,為後來離心離德埋下瞭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