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浩《筆法記》之“物象之源”再發現
文章分類:後梁
五代荊浩《筆法記》之“物象之源”所包含的實際內容是什麼?作者結合荊之論述,進而從繪畫本體及中國傳統圖示等層面,進一步論述“物象之源”於全景山水畫圖式構成中超越人本身視覺,而還原自然造化本來面目之事實。並認為這構成瞭《筆法記》中諸多命題的獨特表達方式。
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五代荊浩《筆法記》中關於“物象之源”的論述如下:
子既好寫雲林山水,須明物象之源。夫木之生,為受其性。松之生也,枉而不曲,遇如密如疏,匪青匪翠,從微自直,萌心不低。勢既獨高,枝低復偃,倒掛未墜於地下,分層似疊於林間。如君子之德風也。有畫如飛龍蟠虯,狂生枝葉者,非松之氣韻也。柏之生也,動而多屈,繁而不華,捧節有章,文轉隨日,葉如結線,枝似衣麻。有畫如蛇如索,心虛逆轉,亦非也。其有楸、桐、椿、櫟、榆、柳、桑、槐,形質皆異,其如遠思,即合一一分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