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米芾行書,震驚瞭!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徐悲鴻畫《八駿圖》源於李公麟,該不會是巧合吧?
米芾《三吳詩帖》紙本行書縱30.6厘米橫63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行書其所以形成自己的特點,主要是在點畫和結構上不同於他人的處理方法。而其變化之豐富,變化之奇特,非他人可比。他靈活多變地正確地運用和處理粗細、間背、疏密、開合、偏側、白佈、收放、參差、大小,接應等原則,使作品面目險而不怪,爽朗痛快,而又清新自然。
行書的變化,首推線條粗細的變化,要克服等線體的美術字。粗細變化有三種情況,一是字和字之間粗細的變化,二是一個字內部點畫有粗有細,三是一個點畫本身也有粗細的變化。

左粗右細


上粗下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