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笑話:安祿山死後被奉為“聖人”,卻與他得不得民心沒關系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上官婉兒為何甘心為殺父仇人武則天賣命?這個細節太重要
提示:安祿山死後為何被奉為“聖人”?其實回答這個問題也很簡單,隻要看看安祿山的身世就一定會明白其中的道理。安祿山死後,史思明殺安慶緒後即大燕帝位,補謚安祿山為“光烈皇帝”,而這個“光烈”是很有說法的,它和安祿山出身有關,也可以說是“藏”在安祿山身上的一段秘密。
張弘靖760—824)唐代大臣,書法傢。官至刑部尚書、同平章事,被封高平縣侯後,出任幽州節度使又稱范陽節度使、盧龍節度使)。《新唐書》:“弘靖以祿山、思明之亂,始自幽州,欲於事初盡革其俗,乃發祿山墓,毀其棺柩,人尤失望。”意思是,張弘靖到瞭幽州,覺得這個地方是安史之亂的始發地,而人們也不應該“崇拜”安祿山瞭,就把安祿山的墓給挖瞭,但當地人對他的這種做法很是想不通。這時候,安祿山死瞭已經有五六十年瞭,但當地人為什麼還對他這麼“念念不忘”呢?
按史書的記載,安祿山死後,與史思明等被河朔舊將與士卒奉為“聖人”。安祿山的部將田承嗣投降唐朝後,把史朝義史思明長子)的母親及妻子送到瞭朝廷,唐朝為獎勵田承嗣,便封他為魏博節度使。到任後,田承嗣為瞭安定北方人心,竟為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四人立祠,稱他們為“四聖”。773年,田承嗣向朝廷要求拜相,唐代宗向田承嗣開出瞭一個條件,要求他毀瞭“安史四聖”的祠堂,田承嗣照辦,隨後做瞭唐廷的同平章事。到瞭到唐穆宗長慶年間820年—824年),人們把這“四聖”中的兩位給“忘”瞭,但還記著安祿山和史思明,把他們稱為“二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