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寓言:人類精神的共同訴求
文章分類:西周
你也會想看的:周文王生百子是傳說,歷史上哪個皇帝生兒子最多?
在中華泱泱傳統文化中,列子寓言是一個重要構成部分,2400多年來,這些寓言已經被廣泛用於生活的交流、文章的書寫,充滿瞭生命的張力和魅力。在書籍浩如煙海的當代,重讀列子寓言,不僅是對一份傳之千秋萬代的文化遺產的繼承,更是對這些寓言中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再認識、再發現,對於重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尊都是有襄助的。
□趙富海
列子寓言與世界三大寓言
世界公認的三大寓言:古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三大寓言譽滿全球,而我國的先秦寓言沒有進入世界級,這其中也包括列子寓言。
列子與伊索同時代,早於拉封丹和克雷洛夫,他的寓言和包括他的寓言在內的中國先秦寓言之所以不名於世界,原因不在於時間早晚,而在於宣傳不夠。以翻譯為例,民國時期的對外譯作,主要是《金瓶梅》《鏡花緣》《京華煙雲》等文學作品,新中國成立後前三十年對外譯介的文學作品,多瞭“四大名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及2000年以後,眼光又集中在茅獎、魯獎獲獎作品的對外翻譯上。凡此種種,先秦寓言在被翻譯到國外方面嚴重缺位。再以出版為例,有出版社編輯稱:“先秦寓言可與世界三大寓言等量齊觀。”而一部法國作傢的《茶花女》在我國有9傢出版社爭著翻譯出版,印數高達數億冊,按13億人計,平均3.5人就有一本《茶花女》,相比之下,產生於我國本土的列子寓言出版量不多,傳播受眾也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