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與媚俗——石濤是怎樣唱出瞭一片新天地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胡雪巖——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
石濤的這幅畫可以說是他傳世作品中最著名的畫。
這幅畫的有名,並不僅僅是因為這幅畫本身。在中國,幾乎所有畫傢乃至學習畫山水畫的愛好者都知道石濤和尚題寫在卷首的這句話——“搜盡奇峰打草稿”。這句話的知名度甚至超過瞭這幅畫。因為它代表瞭一種思想、一種理念、一種藝術態度。
石濤(1642-約1718),清代書畫傢。僧人。俗姓朱,名若極,廣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謙後裔。明亡後削發為僧,法名原濟,一作元濟,小字阿長,字石濤,號大滌子、清湘陳人等等。曾拜旅庵、本月為師,傳授佛學,雲遊四方。
石濤早年屢登廬山、黃山,流寓宣城十年。與另一位畫傢梅清相互切磋,形成瞭中國繪畫史上卓有影響的“黃山派”。中年居住在南京,別號“一枝叟”。他先後兩次在南京和揚州迎接康熙“聖駕”,又應輔國將軍博爾都之邀,到北京作客三年,周遊與權貴之間間。但他始終未能受到滿清權貴和朝廷的重視,在滿人的觀念中,漢族文人的地位本就下一檔,更何況你是前朝皇室後裔?不得志的石濤晚年回到江南,定居揚州,鬱鬱寡歡之中,欲“大滌”前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