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凌雲閣中唯一沒有進入權力中心的人最後卻得以善終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外甥賀蘭敏之為什麼自毀前程也要反對武則天
公元617年,距隋亡隻有一年。從太原起兵半年的李淵部勢如破竹,直逼長安。此時,隋煬帝正巡遊在外,鎮守長安的是煬帝的孫子——12歲的代王。長安失守,代王府的眾人作鳥獸散,隻有姚思廉自始至終陪伴著代王。此時,他已60歲,身份是代王侍讀。
姚思廉也害怕,不過越是害怕,他越不能走。他也不是不知道李淵的實力,但隋朝待他不薄,他得效效忠、表表心:若被唐軍殺死,他就是殉國;若能饒幸活下來,他就賺瞭。生死關頭,這是一場孤註一擲的豪賭。洶湧的唐兵果然在姚思廉面前停止瞭前進。他們當然不怕他,怕的是他的說法:“唐公起兵的本義是要匡復皇室,你們不得對代王無禮。”這番言辭太討巧,姚思廉給李淵戴上瞭高帽子,將他由“犯上”說成“靖難”。唐兵愣住瞭,這些人雖粗魯,卻懂得一個道理:主子雖然凱艦帝位,卻藏著掖著,從來沒挑明,自己犯不著冒泡當替死鬼。加之他們對這個老頭兒惺惺相惜,便都肅立在堂下,不敢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