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的悲劇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漢武帝是誰的兒子,他們父子有什麼不同之處?
在中國歷史上,西漢時期的名將李廣無疑是一位充滿濃厚悲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與匈奴70餘戰,為二千石吏40餘年,但卻至死未得封侯,給後人留下瞭“李廣難封”的浩嘆。司馬遷《史記》中一篇《李將軍列傳》,對李廣的遭遇寄予瞭無限的感慨和同情,令後人一掬“蕭條異代不同時”之熱淚。然而,它並沒有真正反映歷史的真實,也歪曲瞭造成李廣悲劇的深層次原因,更誤導瞭後人的認識和評價,像王維《老將行》“衛青不敗乃天幸,李廣無封緣數奇”之類意氣用事、不著邊際的詩句,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平心而論,李廣的悲劇命運是註定瞭的,這既有時代的背景,更有其個人的因素。
李廣所處的時代,正是西漢國防戰略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鍵時期。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登基後,變“無為而治”為“有為進取”,一改漢高祖以來在匈奴和戰問題上的消極防禦國策。對匈奴的侵擾,漢武帝采取積極反擊的措施,運用騎兵集團縱深突襲的戰法,對匈奴貴族勢力實施殲滅性打擊。在這一重大戰略轉變形勢面前,李廣作為在對匈奴消極防禦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將領,顯然,“江郎才盡”,無力承擔統率漢軍大規模反擊匈奴的重任,隻好眼睜睜地看著以衛青、霍去病為代表的“新生代”將領後來居上,建功立業。“人事有代謝”,“長江後浪推前浪”,歷史的規律就是這樣無情:漢朝廷戰略方針的演變遂成為李廣難封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