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之死 西方媒體如何評價?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世紀七十年代對於臺灣而言,既是經濟騰飛的時代,亞洲四小龍有其一,也是兩岸攻守易勢,動蕩不安的時代。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中國大陸取代臺灣國民黨政府重返聯合國,臺灣稱之為“排我納匪案”,在表決結果揭曉前宣佈退出聯合國。臺灣深受打擊,國際生存空間受到深度壓縮。
1972年2月,更大的打擊來臨,作臺灣國民黨政權存在最大支柱的美國,時任總統理查德·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破冰解凍,走向正常化。
同年9月,另一支柱日本,時任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立外交關系,日本與臺灣斷交。
在兩國示范下,各邦交國紛紛與臺灣斷交,臺灣進入最危險的時刻。
幾年的掙紮求生,好不容易熬過瞭危機,1975年4月5日擔任民國總統已經28年的蔣介石突然去世,臺灣再陷危局。
不過,危險中蘊含著機遇。
蔣介石去世後,臺灣國民黨政府舉行瞭最高規格的國葬。“全國軍、公、教人員應綴配喪章一個月;全國各部隊、機關、學校、軍艦及駐外使館等應自即日起下半旗志哀三十日;各要塞、部隊及軍艦均應自升旗時起至降旗時止,每隔半小時鳴放禮炮;全國各娛樂場所應停止娛樂一個月。”每天數十萬人前往國父紀念館瞻仰遺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