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趙孟頫絕筆書法比拼骨力,看誰到瞭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的境界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趙孟頫跋《蘭亭序》,字字風流
之前寫瞭篇《學書法千萬別摹蘭亭序,薦唐太宗欽定的王羲之真跡,學骨力與瀟灑》,提出瞭自己最近研究王獻之、王羲之書法的新發現:所謂骨力,就是寫出石刻的感覺。雖然瀏覽量不高,但轉發+收藏率創瞭新高。這比70萬+瀏覽量的《看康生真跡就知,為什麼他左看郭沫若書法礙眼,右看齊白石畫不順》更讓我高興。
先談欣賞書法的標準
這是谷牧副總理藏的康生書法,應該是真跡
釋文: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仲尼雲:“五十知命”、“七十從心。”故以達夷險之情,體權變之道,亦猶謀而後動,動不失宜,時後之言必中理矣。是以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
康生這段心得,不但講書法,還講瞭權變之道。高仕的心得,對學習書法、投機冒險特別有用。
但用康生的標準評價康生的字,中等水平罷,不值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