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拼盡全力大搞軍事改革,為何對外戰爭卻依舊屢戰屢敗?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如何面對挫折煩惱?讀讀蘇東坡吧
11世紀中後期,北宋王朝第六個皇帝神宗趙頊與偉大的改革傢王安石聯手推動瞭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經濟軍事改革運動,其成敗得失一直被世人爭論不休,也給今天的我們留下瞭諸多的思考。
改革的動因
宋神宗於1068年繼位,此時的宋廷內憂外患交織、積貧積弱並存。
在外患方面,民族矛盾相當突出,北宋與西夏和北方遼國的關系都很緊張。西夏李元昊於1032年正式稱帝後,不斷向宋發起進攻,並接連打敗駐守陜西各路的宋軍。宋把陜西方面的軍隊增加到近40萬人,又派去名重一時的大臣范仲淹和韓琦坐鎮指揮,卻依舊無法制止西夏的侵擾。北方的遼也趁火打劫,乘機要挾,於1042年陳兵邊境,進行恫嚇,要宋交出五代後周世宗時收復的瓦橋關以南10個縣的土地,北宋無計可施,隻得用“屈已增幣”的辦法換取遼放棄對土地的要求。
在內憂方面,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北宋立國百餘年來,農業、工商業迅速發展的同時,社會矛盾也日益增長,政府長期實行“不抑兼並”的國策,助長瞭大地主、大商人勢力的膨脹。於是,土地兼並日烈,勢豪大戶等特權階級橫行,貧富懸殊,國傢財政惡化,政府公權力威信大大下降,循吏能臣越來越少。但政府的稅收卻越來越少。有錢人放高利貸,以錢滾錢,小農及小工商者被壓得喘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