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靠什麼成為“千年偶像”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陜西名寺古剎:武功石佛寺--佛祖顯靈,救趙匡胤
2017年臨近歲末,在我們向蘇軾誕辰980周年揮手道別之際,一種莫名的困惑縈繞心頭:40餘年創作生涯,4800多篇文、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數量居北宋文學傢之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些千古傳誦的句子,是他唯一想留給這個世間的?
辭世的前幾月,蘇軾給朋友寫瞭封信,確信此生沒有虛度,因為完成瞭傳世著作,儒傢事業有瞭交代。但賜予蘇軾“文忠公”謚號的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感嘆蘇軾未盡的王佐之才。在學生秦觀眼中,政治才幹和文藝創作不過是“與世周旋至粗者”,老師最大的成就是道德修養上的“性命自得”。而到瞭明代小說中,蘇軾又儼然是一個“風流帥”。若徜徉於西子湖畔、漫步蘇堤之上,或在孤山腳下的樓外樓小酌一番,則有文人雅士一邊品嘗“東坡肉”,一邊欣賞子瞻先生(蘇軾字子瞻,源於“登軾而望之”)的墨跡。
其實,在蘇軾身後的物質和精神世界裡,還散落著更多的生命與文化焦點,可謂琳瑯滿目、觸手生春。蘇軾自言“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耳”,宋代人也以“文曲星”視之。中國古人相信,神仙在塵世間可以幻化諸相,且諸相非相。蘇軾的本真真是令人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