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讀書人,李賀卻寫瞭一首“貶低”讀書人的詩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他是唐太宗最喜愛的兒子 卻被長孫無忌陷害致死
做為與李白、杜甫、王維齊名的唐朝詩人,同時又是繼屈原和李白之後的最傑出浪漫詩人——李賀,一生雖然短暫,但憑借其為數不多卻無比精致的詩歌閃耀在大唐的詩壇,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座令後人難以逾越的高峰。但眾所周知李賀雖然貴為皇族後裔,但到李賀時早已世遠名微,傢道中落,隱淪昌谷。李賀少有詩名,自幼體形細瘦,通眉長爪,長相極有特征。他才思聰穎,七歲能詩,又擅長“疾書”。相傳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賀正值七歲,韓愈、皇甫湜造訪,李賀援筆輒就寫就《高軒過》一詩,韓愈與皇甫湜大吃一驚,李賀從此名揚京洛。年紀稍長,李賀白日騎驢覓句,暮則探囊整理,焚膏繼晷,十分刻苦。
成年時,李賀身負壯志入京赴試參加科舉,無奈此時妒才者放出流言,謂李賀父名“晉肅”、“晉”與“進”犯“嫌名”。盡管韓愈“質之於律”“稽之於典”為其辯解,終無可奈何,李賀不得不憤離試院。
未能參加進士考試,對李賀打擊甚重,他曾寫瞭不少抒憤之詩,當年回到昌谷。因其為李唐宗室的後裔,又有韓愈為之推獎,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賀又返回長安,經宗人推薦,考核後,父蔭得官,任奉禮郎,從九品。從此,“牢落長安”長達3年,為官3年間,李賀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瞭許多事情,結交瞭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對當時社會狀況有瞭深刻的認識。個人生活雖不如意,卻創作瞭一系列反映現實、鞭撻黑暗的詩篇。雖然此間心情“瞧悴如芻狗”,但增長瞭生活閱歷,擴充瞭知識領域,在詩歌創作上大獲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