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與狄青:大宋年間玩“變臉”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揭秘:大宋朝八賢王趙德昭神秘死亡的玄機?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民間尊稱為“包公”。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北宋名將。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他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發,戴銅面具,沖鋒陷陣,立下瞭卓越的戰功。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死後卻受到瞭禮遇和推崇,追贈中書令,謚號“武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