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迷解,晁蓋已然如翟讓,那宋江到底是不是李密?
文章分類:隋朝
你也會想看的:揭秘:單雄信形象的演變
《水滸傳》中最大的迷案,莫過於晁蓋之死。也有很多人將“那些認為晁蓋死的蹊蹺的觀點”視為厚黑解讀,其實並不盡然。任何一個社會團體與機構,都沒那麼簡單。而現今卻是獨生子女較多,自小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受到瞭百般呵護。所以,他們往往很容易自我,看待問題也容易簡單化。但社會不是傢庭,在如今的職場上也還是會有不少心機婊存在的,而過去的社會競爭要比現今的職場殘酷上萬倍。
《水滸傳》也不是簡簡單單的兄弟聚義,而是一種“江湖”社會的真實寫照。施耐庵本人就有過“上梁山”參加過張士誠的起義軍)的切實經歷,故對一些江湖社會有著極深刻的認識。《水滸傳》中即處處透露著“心機”。在吳用說服三阮參與劫生辰綱的章節中,即有吳用的三段心理描述,“中瞭我的計瞭”、“正好用計瞭。”、“這三個都有意瞭,我且慢慢地誘他。”等。
而後來的那些賺取兄弟上梁山的手段就更為毒辣,也更令人怵目。不止如此,即便如杜遷、宋萬這等角色,在書中也有他們的心理描述。那杜遷、宋萬見殺瞭王倫,尋思道:“自身本事低微,如何近的他們,不若做個人情。”苦苦地請劉唐坐瞭第五位,阮小二坐瞭第六位,阮小五坐瞭第七位,阮小七坐瞭第八位,杜遷坐瞭第九位,宋萬坐瞭第十位,朱貴坐瞭第十一位。